赵保兵,男,1982年8月生于山东菏泽,博士,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致力于活性先导化合物和潜在药物靶标的发现,在化学生物学和血液病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自2010年以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22篇,承担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项目。
深夜11点,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赵保兵教授办公室灯火通明,他还在忙碌着查阅文献,查收并回复学生邮件……“科学知识更新太快,要想自己的课题有创新性,就必需随时关注领域内最新动态。也总想第一时间看到学生的实验数据,验证课题思路是否正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赵保兵教授笑着说。而课题组的所有人都知道,自2017年回国后,他一直保持这种工作状态……
“科学研究,永远刚刚开始”
“在我看来,所有的成果都代表过去,它只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是对以后工作的经验积累。做科学研究,永远刚刚开始。”2017年9月回国,赵保兵全职加盟山东大学药学院,2018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和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作为独立PI开展靶向血细胞发育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
在长期学习工作中,赵保兵教授摸索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是靶向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发育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筛选;第二个是运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研究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以及红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第三个是结合动物模型和临床样本分析,揭示血液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从中发现并确证新的潜在的药物靶标,用于后期靶向药物研发。”
而在此之前,赵保兵教授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发现了1类新型DNA拓扑异构酶天然产物抑制剂,1个新的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和1个新的APMK激动剂;发现了35个新的红细胞发育调控蛋白,首次揭示了红细胞发育中染色质和细胞核固缩分子机制,为红细胞相关疾病诊治提供了新策略;揭示了多个恶性血液病的致病机理,发现了3个新的潜在药物靶标。在J Clin Invest、Dev Cell、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和Biochemical Pharmacology等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1篇论文获得专题评论,1篇论文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1篇论文被Hematopoiesis News专门推荐,并2次在血液学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做大会报告。
“我们国家目前正加大对干细胞治疗技术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干细胞治疗近年来也取得飞速发展,而干细胞资源获取和有效扩增是其一个很大的瓶颈。”赵保兵教授说。骨髓移植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干细胞治疗,移植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病人自体和异基因供体骨髓,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而这些资源中的干细胞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基因编辑,细胞因子组合优化等方法进行干细胞功能编辑和扩增,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扩增效率低,扩增后干细胞功能受损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难以实现临床转化。
“我现在主要运用化学小分子来对干细胞进行干预,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扩增培养,最大限度满足临床对干细胞数量的需求,”赵保兵教授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深挖中药潜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也已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这也是中药无法像西药一样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赵保兵教授说。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东省加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中,中药的国际化、中药在现代医学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新时期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赵保兵教授回国后结合自身研究背景,系统地开展了对相关中药的靶向血液生成的新活性筛选工作。“我们发现有些中药能够明显促进造血干细胞扩增以及红细胞发育,比如我们山东著名的道地药材——阿胶。”赵保兵教授说。阿胶作为传统中药,具有生血造血作用,但是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动物水平表型上。比如给小鼠喂食阿胶后,可以显著改善贫血症状,缓解化疗药造成的骨髓抑制等,而对于深层次细胞作用机制却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
“我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红细胞发育以及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通过靶向性细胞活性筛选,我们发现许多补血补益类中药对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红细胞发育具有调控作用。”赵保兵教授介绍说,“接下来的科研工作重点是确定这些中药中的活性物质基础,阐明其作用机制,为相关中药的生产工艺优化改造和药效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我们还将对目前已经临床应用的含有这些中药成分的药物进行新的活性评价,扩展其新的临床适应症,实现旧药新用。”
“我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解,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这些传统中药,通过科技创新,我们相信,会有新的临床功效和适应症,发挥新的动能。”
“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因材施教虽然是老话重谈,但是依然很实用。”赵保兵教授谈到,“人才培养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其要求和培养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
据赵保兵教授介绍,山东大学药学院要求本科学生大学二年级就要进入实验室学习,其目的是让他们提前参与到科研工作,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对于本科生,主要采取“引导性”的培养方式,先是观摩式实验参观、然后研究生“传帮带”,最后自己动手体验。通过这些训练,一方面拓展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科研工作的具体内容,从中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对于硕士研究生,他们经过本科的系统教育,对科研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则采取“强化性”培养方式。“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加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赵保兵教授说。
对于博士研究生,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已经相对成熟,则采取侧重于“独立性”的培养方式。“为其指明研究方向,让他们独立进行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果,”赵保兵教授谈到,“我们对博士研究生更多的是给予研究策略的指导和帮助,更大限度的锻炼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独立性。”
课题组的博士后和科研助理,赵保兵教授则主要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选择研究方向,我们提供研究平台,科研经费和技术支持。同时,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和其他科研单位开展国内外课题合作。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他们就可以完全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赵保兵教授说。
长期的科研工作,赵保兵教授总结出一套科研心得。他说:“科研工作要有两‘态’,一是态度,二是心态。”你对科研的态度与科研工作的深度呈正相关,无论出于哪种目的进行研究工作,重要的是对科研要饱有兴趣,因为只有对它真正感兴趣,才能更有动力进行科研攻关。从无到有的科学发现,那种成就感会更加激发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另外,良好的心态是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科研是一份单调而又枯燥的工作,有时候思路方向错了,就要从半年甚至一年前的某个岔口重新开始,没有持续的耐心和毅力,科研就会变得痛苦,压力山大。
赵保兵教授说:“人才培养和科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培养人才,人才成就科研。在科研工作中,人才需要一个成长过程,我们有耐心对其进行慢慢培养,给他们一个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上一条:齐鲁杰出人才|张运:为了生命,就是科研的意义 下一条:胡三元:中国腹腔镜技术推广的领头雁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人事人才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联系电话:0531-88380106 邮箱:yxbzzh@sdu.edu.cn
网站管理登陆